港股首家特专科技上市公司近了!

  港交所去年3月推出了特专科技上市新规(第18C章),进一步拓宽科技公司上市渠道,允许五大领域没有盈利或足够收入的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去年11月30日晶泰科技按此机制申请赴港上市,5月26日晶泰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或成香港首家特专科技上市公司。

  晶泰科技或成首家第18C章上市公司

  2023年11月30日,晶泰科技在不能符合港股上市规则第8.05(1)、(2)或(3)条规定的基准下,寻求根据上市规则第18C章在港股主板上市。5月26日,晶泰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这是港交所于2023年3月31日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正式生效以来,按此规则申请上市的第一家通过聆讯的公司。

  从上市流程看,港股IPO包括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布配售结果和挂牌等环节。其中,耗时最久的是递表至聆讯阶段,一般要等上3―6个月。通过聆讯后,一般两到三日后即可开启上市路演,并开始招股流程。这意味着,晶泰科技或将成为港股首家特专科技上市公司。

  晶泰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应该很快就可以启动全球招股了,(将在)主板上市。”

  招股书资料显示,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性研发平台,为制药及材料科学(包括农业技术、能源及新型化学品以及化妆品)等产业的全球企业集团和创新公司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

  晶泰科技向证券时报记者做了进一步解释,“简单理解,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一是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二是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

  据悉,晶泰科技的三位创始人均为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物理学家,2014年基于云计算能力开始呈指数级增长,联合创始人敏锐地意识到这将会使高精度及快速的大规模计算成为现实,并于2015年成立晶泰科技,通过AI制药提高药物研发准确性。

  聆讯后资料集数据显示,晶泰科技2021年、2021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6279.9万元、1.33亿元、1.74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公司的研发开支也水涨船高,自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2.13亿元、3.6亿元以及4.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71亿元、4.37亿元、5.22亿元。

  虽然大幅亏损,但是目前公司的账面现金比较充足,足以支撑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公司定期存款加上可用现金、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流动部分以及受限制现金合共为人民币 28.28亿元

  AI新药研发领域“融资王”

  招股书显示,晶泰科技自成立以来共获得Pre-A轮融资、A-1轮融资、A-2轮融资、B轮融资、B+轮融资、B++轮融资、C轮融资及D轮融资等共8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腾讯、红杉中国、软银愿景基金、谷歌等知名机构。

  此外还有国寿股权投资、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真格基金、五源资本、Neumann Capital、Artisan Partners、人保资本、中金资本、招银国际资本、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中信证券投资、中信资本、海松资本、顺为资本、方圆资本、Parkway基金、雅亿资本、峰瑞资本、人人公司等。

  其中,腾讯在2015年成为晶泰科技的A轮融资投资人,当时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2018年在后者的B轮融资中追加1428.6万美元,此后又数次加码。

  而在2020年9月,晶泰科技完成2.89亿美元的C轮融资,彼时创下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融资额的最高纪录,软银愿景基金2期等领投,腾讯等早期股东追加投资。2021年8月晶泰科技获得3.8亿美元D轮融资,腾讯和厚朴参与投资,投后估值超过137亿元人民币。

  而在公司Pre-A轮融资时,交易前的估值为830万元人民币,交易后的估值达到1030万元人民币,而2021年公司估值已经达到19.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亿元),6年时间公司估值暴涨1650倍。

  成立至今,晶泰科技合计融资额7.32亿美元(约人民币51亿元),是全球AI新药研发领域当之无愧的“融资王”。

香港特专科技第一股要来了?!估值6年暴涨1650倍  第1张

  责编:万健